游南普陀寺
南普陀寺,位于厦门市区东南一隅的五老峰山麓,坐北朝南,依山面海,很有些气势,有着“千年古刹”之称。
2016.5.15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南普陀寺的白塔以及园中的莲池内,我和几个拜佛老人匆忙的步履踏响了南普陀寺的台阶。
这是别具一格的寺庙,进门的左边是用水泥护栏围住的碧绿色的荷塘,形状类似太极图;两尊白塔似是两面旗帜在荷塘的一左一右耸立着,中间有7个小塔一字型排开;最左边有一橙色亭台,不时有白鸽从里面飞出,盘旋在荷塘之上或在草地觅食;几个晨练的老人在护栏边拉伸着腰腿;身着黄褐色僧袍的僧侣围着莲池转了一圈又一圈。。。。。。好一派恬静的景致呀!只有我一人在这静静地欣赏,很庆幸今天来的早。
这个历史悠久的名寺,历来香火旺盛,香炉边、寺庙中早来的善男信女们已开始了他们的祷告,清晨的阳光为他们渡上了一轮金色。
这里建筑面积不是很大,但很精致,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大悲殿、藏经阁不让拍照,因此,我只在外围转悠,回廊中的“随缘”吸引了我的视线,此时,正好一对情侣路过,于是,他们成为我对这两个字的诠释,并收入镜头。
其实,无论是情侣之间,还是朋友之间,亦或影人与景色之间,我们所碰到的一切都离不开一个缘字,缘来缘去靠的都是那点缘份,不强求,不刻意,顺其自然就是随缘。
“随缘”两字的正对面是“无我”,无我就是没有我,多好的两个字呀!简单中透着深邃,佛界对它的认识或许更加深刻,这个“无”并非是真无,而“有”也并非是真有,佛陀说:“无我者肥沃,非我所,非我之我”。以不实之义为无我。
只是佛陀讲的这种无我的境界,有几人能真正的理解其中的含义?现如今能有几人做到?那是只有超越了自身极限的人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。
当我看到这块石头上刻的四个字时,幡然醒悟,“心即是佛”,只要跟从心的指引向善就好,无论是“随缘”还是“无我”随心就好。
南普陀寺从古至今都是僧侣与信徒们修行的场所,每天都有人静静地坐在这里诵经,她们由心所发出的喃喃诵经声,是远离现代尘嚣的颤音。
望着这些老年人的背影,以及这位年轻男子脸上的虔诚与肃穆,我在想,到底是什么使他们一心向佛?是厌恶了尘世的喧嚣?还是看透了红尘?或是憎恶世间的种种恶行,到此寻求一方净土?亦或是为了家人的平安?
沿着山后的小路,一边遐想着,一边前行,一个白色的牌子醒目在岔路口,上面写着:“寺院后山,禁止摆摊设点等一切商业活动”。真好!难怪这么干净、这么安静?一路走来真的没有看到那些乱七八糟摆摊的,这在其他的景点是不曾看见的,南普陀寺的管理很到位呀,幽静的环境多适合人们抛开杂念,一心向佛呀!
几只野猫出现在眼前,绿幽幽的眼睛里似乎藏着凶光,那么不友好地望着我,我诧异,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野猫聚集在这?原来,它们是在等待每天前来给它们喂食的一位老人,那是一位有爱心的老人,也或许是一位信徒。真不简单!能这样一年365天,天天来喂猫,要有多大的爱心呀?这些野猫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有人来看它们呀!那眼神是焦虑吗?
崎岖的小路上洒满了黄色的小花,不时地有小花落在我的头上,不认识这些艳丽的小花,问路过的老人,他告诉我:“这是相思树上开的花”。哦,即便是陨落也带着淡淡的幽香,在长满青苔的岩石上唱着它们最后的挽歌。
那两棵生长在岩石罅隙中的、横亘在路中间近千年的相思树呀,你感动着路过你的每一位游客,你那婀娜的、油亮的腰肢或许能证明这一切。
一位路过的美女对着这两棵相思树自言自语道:“哦,你还在这呀?”,是问候,也是致敬,因为这是世间少有的痴情,这是爱的化身,这还是人们心中爱的图腾,在这个还没有完全泯灭人性的世道,它像一面旗帜,在这里耸立了千年,也缠绵了千年。
登极山顶,我看到了与南普陀寺毗邻的厦门大学,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双子大厦,以及极目处若隐若现的大海,登高远眺,心旷神怡吗?彼岸在哪里?哪里才是你朝思暮想的远方?
满山的相思树,满地的相思花,还有那挥之不去的馨香,在这南国一隅的五老峰上,在这南普陀寺的后山,一点都不浪漫,只有深情,只有被汗水浸透衣衫的我在痴痴地怀想。。。。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