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写散文的思索-记叙文1400字
有时候我会思考,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散文,但总是百思不得其解。
知乎上说,要想写好一篇散文,首先要对散文有个系统性的了解,然后才能下笔如有神;它还说,散文要,“形散神不散”。那么,“形散神不散”,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呢?
于是我点开电子书,查阅了朱自清先生的散文。结果满篇都是些我看不懂的词句,请原谅我这个知识匮乏的庸人,不懂名家笔下的是是非非。也难怪了,我差不多三年多没碰书籍了。
我从冰箱里拿了一盒奥利奥,一边神游,一边窸窸窣窣地将它一个又一个地“炫”完,又点开了另一本散文集。其中有一篇明为《果蔬秋浓》,名字挺有诗意,倒是不知道内容怎么样。
我往下看,只看第一段也没看出所以然,只觉文笔斐然。尤其是描写红萝卜那一截,“这几个好,留下来自己吃。不用刀,用棒子打它一家伙,“棒打萝卜”嘛。咔嚓一声,萝卜就裂开了。萝卜香气四溢,吃起来甜、酥、脆。”,看得我心中口水直流,好想现在就出门去楼下超市买一罐脆红萝卜尝尝鲜。原来好的散文,是需要生动的描写的,有了生动的描写,读者才会对它流连忘返,就像品尝一道美食,好吃,人们才会爱吃。
文章不长,我很快就浏览了一遍,写了萝卜、大葱、黄瓜等等,也提到了人和事情。看起来很杂,但却没有偏离《果蔬秋浓》的主题。原来这就是所谓“神散形不散”。
神散?神散是什么,是我要在文章中删去那些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吗?我不明白。
“那么,写散文就是只要写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,只要文笔好,不偏离主题便罢吗?”我的脑海中,这行字如弹幕一般,从我的左耳,滑到了右耳。可我依稀记得不是这样的。
我也忘了是谁和我说过,也许是上学时候的一位老师,也许是我在哪一本书里看到过,反正,不是这样的。
我启了瓶咖啡,百无聊赖地按着笔头,哒、哒、哒。。。我又点开了网页。果然还是科技改变生活。与其自己无厘头的想来想去,还不如直接看参考答案。这一点,现在的我和上学时候倒是没什么差别。
“形散是指取材广泛,表现方法不拘一格,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、随意转换。”所以这就是说,写散文时,我可以叙述,可以描写,可以抒情,也可以发表议论?这就是形散?听起来可真自由,像我做人行事的风格。
我曾经兜里揣着三百块钱一个人冲往杭州,开启“地狱模式生存”,也不知道那半年我是怎么过来的。缘由只是不想在小城市生活,有句话怎么说来着?世界这么大,我想去看看。
那么我的生活方式,可否称为“散文式生活”呢?以这样生活方式生活的人,会不会更容易写好散文?反正不管你们觉得会不会,我反正觉得肯定会。当然,这仅代表个人观点,一个少女说的话,观众老爷们不必放在心上。
我每次写文章时,写着写着,我总会停下来,往上面几段看一看,看看是不是衔接的上。那么写散文时,我是不是不用留意间隔段落之间的连续性,只要它们都是与主题紧密相连的便好呢,这么说来,这种文体倒是真的让人很放松,像是自己花钱去酒吧,反正老子是金主,只要我是来喝酒消费的,营销总得顺着我说话。虽然这个比喻很奇怪就是了。
不过散文不是同我前面所说,只要写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,文笔好,不偏离主题便罢。它是有线索的。我在网上的《如何鉴赏散文》中看到,“读散文要抓住线索”,反过来想,我们写散文时也要写出线索,不然读者如何鉴赏呢?
除非我是个胸无大志的写手,那样的话,我会认为,一辈子都没有人会来鉴赏我的文章。但这怎么可能,我从小便怀揣着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自信,用新潮的话来说,我可能就是传说中的“普信女”吧。普通且自信,这对写文章来说,不是坏事。
至少我不会因为一次两次的挫折而言败,愈战愈勇。少女心中怀揣的一腔热血,往笔下流动,成为一行又一行娟秀而又有力量的文字,这听起来就很青春。
想了这么多,我的脑子对我说,它好像困的想打哈欠。虽然没有搞懂全部,但至少意会了其中几个大的知识点。其余的回头再说。
今天是“百思得其解”的一天,我一定会在我的日记本上写上这五个字。学习可以看参考答案,但看了参考答案后得在脑海中演算解题过程,才能学到真东西。
版权作品,未经《星火作文》书面授权,严禁转载,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。